泱泱中華,巍巍長城,橫亙在秦皇島境內的250公里明長城,是當地最具價值的歷史文化瑰寶和旅游資源。長城東部起點老龍頭起始于此,“愛我中華,修我長城”的宏愿壯舉亦發(fā)端于此。近日,經國家文物局批準,秦市再度啟動“修復長城”的宏大工程,對域內明長城精華地段展開加固修復。
據秦市文物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為加強對長城的保護,市文物局委托河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、北京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分別編制了板廠峪長城一期、二期保護維修方案,目前方案已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,于3月21日下發(fā)了施工許可。其中一期工程修復范圍包括159號敵臺、160號敵臺及其中間的連接墻體,總長約280延長米,以及202號義院口敵臺。目前一期工程施工單位已經進場,正在對長城基址及周邊環(huán)境進行清理,計劃于3月底進場施工。
據了解,一期工程修復的這段長城是板廠峪長城的一段,板廠峪長城是秦皇島境內明長城中最精華的地段之一,東起平頂峪望海樓西洼,南止義院口小嶺洼,長約7.5千米,現有長城敵臺20座,基本完整的8座,大部分損毀的4座,全毀的4座。1982年,板廠峪長城、板廠峪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2002年底長城普查過程中,在板廠峪長城腳下發(fā)現了全國罕見的長城燒制窯。2013年,板廠峪長城窯址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近年來,由于地質沉降、洪水、泥石流、雷電、風蝕、雨水浸蝕等自然因素的侵襲和破壞,板廠峪長城墻體、城墻和敵樓等建筑坍塌隱患增多,坍塌現象嚴重,部分保存較好的墻體和敵樓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剝蝕、松散、解體等損毀現象。同時,因長期居住在長城周邊的居民保護意識薄弱,人為造成的破壞也很嚴重。
本次長城修復工程將嚴格遵循“不改變文物原狀”的原則,以現狀加固為主,局部適度修復,有效保持長城的穩(wěn)定性和安全性。保護維修工程將現狀維護和形制保護放在首位,真實、全面地保存并延續(xù)長城墻體、敵樓的歷史信息和全部價值。
此外,《劉家口關城保護維修工程方案》《界嶺口關城保護維修工程方案》已編制完成,桃林口長城保護維修工程也正在推進之中。